skip to Main Content

张三丰祖师太极拳论

三丰祖师拳论,意简言赅,法周用广,与创太极拳术,适相符合,有以伪托假造为言者,殊难置信 。

一举动,周身具要轻灵,尤须贯串。

太极拳的基本架势,每一举一动,四肢上下均须相随运动,松腰松髋绵绵不断,内外合一劲由丹田发出,则称谓轻灵贯串。

气宜鼓荡,神宜内敛。

用气必先鼓荡,鼓荡是由丹田运行呼吸动荡之气,由意来运用。以气运身以身使臂以臂使手,此即气以直养的本意。神宜内敛、即是沉着曲蓄,敛气入骨髓,使神清气爽,应付裕如。因而,气一鼓荡,则无间可入;神一内敛,则全部不乱。

无使有缺陷处,无使有凸凹处,无使有断续处。

研习拳架,应注意姿势、动作快慢等等,必须处处均匀、完整贯串中正,周身更要轻松,才可以讲运用。倘若运动失灵,则生缺陷间隙凸凹的弊病,易被人乘,不可不知。

其根在脚,发於腿,主宰於腰,行於手指。由脚而腿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。向前退,乃能得机得势。

根为人重心所在的基础,有基础才易发挥运用,以脚为根是太极拳的秘诀因为,用脚掌脚跟贴地踏实,则下盘稳固。然,劲由能屈易伸的腿部发出,上达於腰,由于腰似车轴,即轻便又灵活,所以定为全部的主宰。再将劲运于手指,既可发挥作用。倘若脚是脚腿是腿腰是腰手指是手指,不可以完整一气,涣若散沙,即不会有应用的可能。所以提出由脚而腿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的警句。所谓得机得势者,一则得机乘势一遂其行动。一是我无缺陷,周身完整,乘敌之虚,顺随时宜而动也。

有不得机得势处,身便散乱,其病必於腰腿求之。

如敌处于优越地位,无机可乘,己已处于劣势,则必心慌意乱,进退失据,此种情况危急,处于将败未败之际,倘欲挽回颓势,必须从腰颓亟求有效的转换,分清虚实处处着意留心,才免失败足够虞。

上下左右前皆然,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。

周身四肢即完整一气,则下盘基础稳固,而上下左右前六方,亦有同样的重要。学习者,须从脚而腿、而腰、而肩背、而手指不但要完整一气,而且要纯熟,以意贯注,上下相合,内外如有一,才会成意动身随之极致。故曰:此皆是意不在外面。

有上即有下,有前即有后,有左即有右。

若要应付六方,必须有意动身随的功夫、明了虚实转换的道理和阴阳变化的妙诀。因为上下左右前变动无定,必须欲上而兼顾到下面;欲左要兼顾到右边;欲前要兼顾到面,此即缓随,虽变化万端,而理为一贯。

如意要向上,即寓下意。若将物掀起,而加以挫之之意。
斯其根自段,乃坏之速而无疑。

如欲向上,必寓下意。是说明运用阴阳虚实的方法。有虚就有实,有实亦高低。唯恐学习者不易明了此中的意义,故特作此比喻。若将物掀起、是指将一件物体拿起来,必须顾及下面有所牵连。而加以挫之之意、是要刚柔运,内外合一的劲将对方挫折摧毁。人们的脚是全身之根,而肩是上身之根,而腿是下身之根,发必发根,才可出手生效。也有以腰为根者,因腰是主宰,倘若能发动,则其根自可拔了。

如意要向上,即寓下意。若将物掀起,而加以挫之之意。 斯其根自段,乃坏之速而无疑。

虚实即阴阳变化,有变化才可以生技巧,有技巧才可以谈拳术,倘若虚实不分,则成为孤阴独阳,无生长变化可言,更不会有千变万化的拳术,所以说虚实宜分清楚。因为两手两臂两肩两腿两足,在左顾右盼之间,前进退之际,莫不有虚实变化的技巧运用,此所以有,一处有一处虚实,处处总此皆如是的结句,亦就是每处都要有虚实的意思。

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。

长拳,十三势,太极拳,名虽各异,而其意义,实无差别,盖太极拳,长拳,均以体相命名,而十三势,则以用称其名。所谓长拳者由起势而至收势止,均系式式贯串,上下相连,绵绵不断,就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之形势。

十三势者,棚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洌、肘、靠,此八卦也。进步、退步、左顾、右盼、中定,此五行也。棚、捋、挤、按,即乾、坤、坎、离,四正方也。采、洌、肘、靠,即巽、震、兑、艮四斜角也。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,即金木水火土也。合之则为十三势也。

十三势,即以捋挤按肘靠进退顾盼定之十三实用而称其名。乃因知其名,而得其体,效其法,而通达其用。

原注云:“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,欲天下豪杰,延年益寿,不徒作技艺之末也。

刘玉增敬录并注释 08月16日1996年在美国

Back To Top